书讯——著名中医康养专家路银龙撰写《中医康养学》在郑州出版发行 记者李新民 通讯员 贾红利 晓云 中医康养乾坤大, 三基四性连八法, 祛疾修本探五因, 仁道至简立华夏。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,中国传统医药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,河南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发源地,中医护佑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繁衍生息,又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与核心内涵。 拟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《中医康养学》一书,是中医路氏古法康养创始人路银龙教授二十多年潜心研究,对伊尹、扁鹊、孙思邈、孟诜的中医康养学术思想的实践和总结,并有独到之处。中医路氏古法康养创始人路银龙教授,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中医康养与临床实践,既是对伊尹、扁鹊、孙思邈、孟诜的中医康养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扬,也是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提升发展的沥心之作。 《中医康养学》以通俗易懂、简洁明快的语言,尽可能的借鉴中医康养先师伊尹、扁鹊、孙思邈、孟诜学术思想与语境,以阐释伟大的中医大家的伊尹、扁鹊、孙思邈、孟诜学术思想精髓,展现出中医康养学的基本逻辑。 著名的中医康养专家路银龙教授《中医康养学》的写作初衷是大力弘扬中医康养传统思想经典,集伊尹、扁鹊、孙思邈、孟诜中医康养学术思想为基础,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,对中医康养学术思想理论进行总结,阐释出自己对中医康养学的独到见解,大力弘扬中医康养学经典的魅力,让文字古奥,条文繁多的中医康养学经典理论通俗易懂,好学好用好理解,《中医康养学》梳理出中医路氏古法康养的基本理论和架构,亦阐释了中医康养在学习理解与临床运用中若干具体问题,《中医康养学》内容简明扼要而清晰易懂,使读者一目了然,通过读该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,可迅速提高中医康养临床操作水平。 人类社会的发展给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,水源、食品等污染,人心背离优秀的传统文化,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,使人类疾病和灾难更加严峻,各种疑难病、慢性病、常见病发病未减反增,纵观当今时代,现代医学对许多疾病的有效治疗、预防处置捉襟见肘,中医康养学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显示出独特的魅力。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的历史关头,中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科技、物理、化学所形成了各种医学体系,诸多实践证明,中国传统医学不能被任何医学体系所取代。中国中医是穿越时空的智慧,所折射出的光辉不仅是治好几个病那么简单,还能够教会我们遵循天道,心存敬畏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。中国中医所展现的思想高度及生命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恰恰是现代医学所不具备的。这也是我们必须有责任与义务去传承、发扬中国中医经典的原因。 《中医康养学》内容新颖,学术观点明确,临床实用性强。其中部分学术观点为作者二十多年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之心得。适合中医经典及中医传承者学习研究,中医临床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、作为参考书或教材。 《中医康养学》作者简介: 路银龙,字逾,号医文,别号溪隐居士,汉族,中医世家,本科学历,中医学教授,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。路氏古法康养疗法创始人。1962年8月出生于河南嵩县大石桥的耕读之家,承家教、禀师传、乐医事、善诗文、挚大爱、行仁医。大学师承毕业后曾在洛阳地区中医院、中央直属机关疗养院、洛阳市中医药学校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学院、洛阳市亚健康研究会等医疗、教育等事业单位任职38年,受教学生30000余名,收录路氏古法康养师承弟子40余名。现兼任中国医学教育协会主任会员、全国中医治未病公益科普专家讲师团成员、北京华夏文明中医药中心《黄帝内经》研究院院长、河南省中医药促进会理事等职。2002年被录入《河南省高级教师名录》、《洛阳地方人物志》。曾任《中医文献学辞典》副主编、《中医适宜疗法》副主编、《中医物理疗法学》保健试用教材主编、《亚健康研究》编委、《平乐正骨正脊教程》主编、《溪隐居士诗词集》等著作8部。 路银龙教授秉承“大医仁爱”精神,奉行“读书不出仕,读书不经商”的家教,以故乡名人“元相伊尹”、“理学二圣-程颢程颐”为鉴。2001年以独到的专业教育方式创办洛阳理疗保健专业学校、2007年策划创办洛阳市亚健康防治院,倡导“疾病不在三分治,健康全凭七分养”理念,擅长以神疗、食疗、茶疗、水疗、功疗、体疗、酒疗、药疗等“康养八法”对多种临床疑难杂症进行康复、调养,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及家传中医方技文化精髓,系统总结形成了“三基、四性、五因、八法、36招”的中医康养理论体系。20多年来致力于医学保健、康复等边缘学科学术的创新研究,曾受邀指导策划全国康养、养老、疗养、教育等项目十余个。 《中医康养学》内容简介: 中医康养学》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,从中医“整体观念”“辨体施养”“三分治疗七分养”的学术观点出发,全面介绍中医康养学的概念、分类及“健康源于生活”的康复调养思想及“康养八法”的临床操作运用。 上篇 总论:导言、康养思路与原则。 中篇 理论:三基(整体观念、辨证论治、恒动观念)、四性(常用药物及药食同源药性能、各类食物的性能、各类茶品性能、辨证辨体识病等)、五因(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:禀赋遗传因素、精神情志因素、饮食营养因素、运动劳逸因素、居处境遇因素)、八法概要(情志疗法、药膳疗法、茶饮疗法、酒饮疗法、药浴疗法、体穴疗法、运动疗法、成药疗法等)。 下篇 各论:中医康养操作概论、临床常见十一大类病证调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等。 |
|友情链接
GMT+8, 2024-11-27 10:48
Copyright © 2021-2022 www.zgyyjjw.com
服务声明:本网站旨在提供医疗健康资讯,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!